曹县博物馆馆藏玉器,历经千年时光流转,依旧散发着迷人光彩。它们或是祭祀天地的礼器,承载着先民对自然的敬畏;或是佩戴于身的饰品,寄托着古人对美好的向往;又或是雕琢精巧的摆件,展现着匠人的高超技艺与独特匠心。
每一块玉,它们以温润的质地、精美的纹饰,串联起不同时代的文明脉络。从古朴厚重的造型到细腻入微的雕琢,从承载的吉祥寓意到蕴含的审美意趣,这些玉器既是艺术的结晶,也是文化的载体。
文物介绍
明玉马
通长21.00厘米,通宽7.00厘米,通高19.0厘米,底座长11.40厘米,宽5.60厘米。整器刀工较粗壮,马似抬头鸣叫,颈部系一铃铛,背有马鞍,尾巴上卷,前腿向上,后腿半蹲,作奔腾状,下有梯形底座。
明清时期的玉雕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,雕刻者运用圆雕、浮雕、镂空等多种技法,使得玉马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。
明玉马常常寓意吉祥、平安、繁荣等美好寓意,成为当时人们心中的护身符。
明狮子钮玉图章
通长3.20厘米,通宽1.60厘米,通高6.50厘米。整器呈浅黄色,椭圆形,玉质细腻,上端伏一狮子。下端刻有篆书“醉翁亭”,刀法及章法均简洁精美.
玉章之上,狮钮雄踞上方,形态威猛,双目圆睁,透出一股不可侵犯的王者之气。狮子作为古代中国皇权与吉祥的象征,其形象的巧妙运用,不仅增添了玉玺的威严感,也寓意着持有者权势的稳固与吉祥如意。狮钮的雕刻工艺精湛绝伦,每一处细节都经过匠人精心雕琢,线条流畅,生动传神,展现了明朝时期高超的玉雕技艺。
宋玉蝉
通长5.40厘米,通宽2.40厘米,通高0.90厘米。白玉质地温润,整器完好。右翅似有惊纹,蝉的下部玉色发青,半圆雕。大小如真蝉,雕工十分逼真,细到连蝉的羽翼都刻画得很细致,真是巧夺天工。
在宋朝,佩戴蝉佩饰是一种时尚。“君子比德于玉”,蝉通常为高洁的象征,君子把玉蝉佩于身上以明志;另外,若系于腰间则取“腰缠(蝉)万贯”之意,戴于胸前则取“一鸣惊人”之意。